数科时刻 | 志愿义教——李想:学以致用,数科知识用于义教
“数据科学学院数不尽的好”系列
想知道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SDS)读书是什么样的体验吗?我们全新推出“数据科学学院数不尽的好”系列内容,通过不同的专题,让您“足不出户”沉浸式感受SDS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体验在SDS就读的各种好:
数科时刻
探访SDS学生学习生活与实践
数说好课
介绍学院专业打磨的精品课程
教授开箱
揭秘具有工匠精神的学院老师
数话英才
采访毕业生在SDS的心路历程
数科时刻
漫步校园,
你是否曾停下脚步思索——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不仅是宫崎骏电影的经典台词,也是我们想要每位学生问自己的问题。我们希望,数据科学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学院的学习旅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不仅专注于课堂学习,也能体验百味人生,丰富实践与阅历,具备专业过硬的技术才能,同时也拥有社会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方方面面的软实力。
数据科学学院的学生,
要做永不过时的人才。
我们采访了多位学院学生,他们的生活路径丰富多彩,志愿义教、国际交流、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等经历让他们成为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看他们是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的,相信能给你一些灵感,开启一条不一样的人生线路。
一起走进
专“数”数科er的人生线路之
志愿义教篇
3位学生
李想、王琦慧、张铭伟,
将分别讲述他们的志愿义教经历,
敬请关注。
志愿义教篇① 李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我拥有了在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拥有了一定的眼界和见闻,那我就有责任去帮助没有机会去拥有这些的人们。”

李想
2022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即将前往阿尔托大学AALTO交换
参与项目
李想同学曾积极参与学校的多个社会实践项目。他不仅亲自前往各地进行志愿义教,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项目组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1. “修于行,思于水” 国情文化学习与社会实践探索活动
角色:调研组组长,学校调研组负责人
职责:对修水学校进行调研、开展访谈、发放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由港中大(深圳)学生事务处 · 社会实践中心、青年会组织

↑ 李想同学(左一)与修水三中教师开展访谈
2. 2024年暑期
修水二中义教
角色:项目组成员
职责:参与义教、项目的执行
由港中大(深圳)学生事务处 · 社会实践中心、微光公益组织

↑ 李想同学在修水二中与同学交流数学学习
3. 2023成都
社会创新训练营
角色:项目组成员
职责:行前筹划,行前、行后宣传,组织管理
由港中大(深圳)学生事务处 · 社会实践中心组织

↑ 李想同学(右八)参观成都当地社区
社会责任感让他开启义教大门
Question 1
如何开始参与志愿义教活动的?
李想同学提到开始参与志愿义教活动的原因两点主要原因:对社会的好奇心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他最初参加由社会实践中心旗下学生组织“乡育中国”与“美丽中国”(著名教育类非盈利项目)举办的“无声告白”活动,通过互寄书信与乡村孩子交流。在这些活动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他愈发喜欢并投入到这类活动中去。
@李想
“开始参与的义教实践活动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义教、社会实践的范围非常大。就校内而言,我最开始参加的活动是“美丽中国”组织的、和乡村孩子互寄书信的“无声告白”活动,后来在很多次这样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热爱参与志愿义教活动、能力强、值得交往的朋友,每次都颇有收获,也就更加愿意参与这类活动了。
而参与志愿义教的动机主要有两点。其一,源自于我对社会的好奇心驱使我探索不同职业背后的生活方式。不同职业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别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社区生活可以如何被改善?等等。在我看来,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次深入的参访、探索,和一群同学出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一个有趣的话题展开探索,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其二,我认为参与志愿义教也是对自身幸运成长环境的一种回馈。这一点是我在看完动画《进击的巨人》和《蜘蛛侠》系列电影之后才逐渐理解的,《蜘蛛侠》告诉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我拥有了在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中学习的知识,拥有了一定的眼界和见闻,那我就有责任去帮助没有机会去拥有这些的人们。否则,根据《进击的巨人》所映射的,弱势的一方迟早会反抗、会斗争,会让他们成为强势的一方,再对曾经欺负他们的强者进行报复、永无止境。”
Question 2
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有没有特别深刻或感动你的经历或故事?
李想同学在义教期间遇到了两位天真快乐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触动了他。然而,随着回归现实,李想同学开始思考学生们的学业前途,这让他看到了快乐背后的悲凉和无力,也对义教活动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
@李想
“在义教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一对八年级的同桌,他们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男生喜欢画画和拼装高达模型,他有一本厚厚的画册展示着他的成果,偶尔还会拿出精致的积木玩具。女生则在课桌之间支起小塑料袋用来丢垃圾,还会给男生递水杯,提醒他注意老师的到来。
然而,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差。我曾参与过他们班的数学辅导工作,或许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缘故,女生愿意听我解释最基础的数学题,甚至在最后一天还主动来找我问问题。男生则看到我来了就摆摆手,仿佛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放弃,一个人埋头于他的画作中……
尽管他们玩得很开心,但根据我之前在几所初中的调研,以他们目前的学习情况,他们基本上考不上普通高中,只能选择中专。他们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的未来,我在他们的快乐背后看到了隐藏的一丝悲凉。”
(左图)与学生分享大学学习生活
(右图)与当地小朋友合照
2024年3月,李想同学前往江西省修水县参与港中大(深圳)的微光公益组织的义教活动
李想同学认为义教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他指出,即使义教队员在当地待上两周时间,也很难为当地学生带来实质性的长期帮助,因为学生们需要回到他们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各种挑战。然而,义教项目能够显著提升义教队员自身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在未来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李想
“义教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其实意义相对有限。即便我们义教长达两周的时间,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实际帮助呢?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社会环境中,面对那些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挑战。
然而,对于义教队员自身能力的提升而言,义教活动却有着显著的意义。能否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精力充沛地上课?如何有效解决与当地师生之间的矛盾?能否确保每节课都高质量地完成?这些挑战的克服,是义教活动最大的收获。
与其说是在当地学生心中种下进城的种子,不如说是在义教队员心中播下回县城的种子。当义教队员们带着这次的成果以及在其他地方获得的能力学成归来时,才有可能真正为当地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李想同学作为项目组代表在校内社会实践项目分享会上发言
学以致用,数科知识用于义教
Question 3
在参与义教的经历中,有没有用到学校学习的知识?
在义教活动中,李想同学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老师,教授他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而在义教准备过程中,他还运用自己的数据科学技能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修水义教项目期间,李想同学利用编程知识编排课表并制作课程演示文件,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李想
“在我的义教和社会实践经历中,严格意义上说是运用数据科学会有些牵强,因为数据科学一般而言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或方法论,而目前我所参与的义教或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达到这一量级。
在我的社会实践中,主要是使用编程知识处理一些日常的问题,比如说在义教期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段需要到不同的班上课,课堂还需要有助教,这个课程的编排量如果纯人工计算的话就有点困难了。于是我就用编程知识统计每个人需要上的课、助教过的课,这其实就是一个最优化的问题。我利用已知的每位老师可以教授的科目和每周需要上课的时间,确保每个班级都有老师上课,志愿者老师的课时相对平均,同时尽可能地让每位志愿者老师有着更多元化的、参与助教工作的机会(比如说我是教信息科技的,但我也可以去,美术、音乐课当助教)。
这种方法不仅优化了课程的安排,也让志愿者的经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左上图)运用编程知识排课表的编码截图
(左下图)运用编程知识制作课程演示文件
(右图)李想同学在修水二中教授信息科技课
Question 4
参与义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后,你感受到了哪些个人成长或变化?
李想同学在参与义教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个人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带领团队执行任务以及与不同类型的人社交方面。同时,经历了困难情况后,他学会了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李想同学在义教中意识到,尽管当前的技术距离普及到普通民众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技术的普及能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经历深化了他致力于推广前沿科学技术、帮助更多人的决心。
@李想
“在义教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个人能力有在慢慢地提升。
如何去更好地带队执行任务,如何更好地与不同类型的人社交,还有就是情绪更加稳定一些,毕竟更糟糕的情况我也见到过了,对于有些事情就不会太慌张,在这些情况下就有能力去保持冷静,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谈到对于价值观的影响,那就是如今我所了解的技术离真正运用到最普通的人民身上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而技术的普及又能很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更坚定了我致力于普及前沿技术以帮助更多的人的想法。”
李想同学学习与实践两不误,即将前往芬兰阿尔托大学交换,探寻人生的全新维度。采访中发现,每位受访的学生除了浓浓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还有着深刻的思想,经常“语出惊人”,以下展示李想的更多面给大家。
Fun Facts About 李想
Q: 如果你可以拥有一个超能力,你会想要拥有什么,原因是什么?
A: 全集中。能够一直集中注意力在想要的事情上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内容,也能够拥有更愉快的休息时间。
Q: 如果你能和历史上一位著名人士共进晚餐,你会想要和谁呢?
A: 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苏轼。聊聊他波澜壮阔又不得志的人生,他后悔么,他难过么,他哪个阶段最开心,他又如何看待他的国家,他写下那些辞藻的时候又作何所思所想,基于我对他人生的了解,与他见面更像是见一个阅历丰富的老友,和苏轼共进晚餐,想必会很有意思。
Q: 对于想要开始参与义工或义教活动的其他学生,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语?
A: 来吧,去看看别的孩子是如何长大的,在义教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你自己,未来总有一天你能够更加真实地帮助到他们。
Q: 如果可以对刚入学时候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A: 你的大学生活将远超出你的想象,尽力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吧!
数科时刻的志愿义教篇还将继续推出两位同学的采访: 王琦慧、张铭伟。敬请期待他们的志愿义教故事分享。
港中大(深圳)为学生搭建了全方位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如果您也对义工、义教、志愿者服务等感兴趣,可以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实践中心”公众号(由学生事务处管理)获取信息。

公众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