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软件工程专委会青年论坛学术报告“智能化软件开发与测试”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召开
2024年8月19日下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青年论坛学术报告会“智能化软件开发与测试”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召开。本次报告会是CCF软件工程专委会青年论坛的第8期。本次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贺品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高翠芸,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王焱林担任执行主席。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彭鑫(线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王本友,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助理教授陈嘉弛,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张煜群,中山大学副教授陈湘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丁子硕受邀出席。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蚂蚁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40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贺品嘉与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王焱林主持。同时,本次论坛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教授线上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辞。
在开场致辞环节,彭鑫教授阐述了CCF软件工程专委会青年论坛的创办理念,旨在构建一个专属于软件工程领域青年才俊的学术交流殿堂。同时,鼓励大家积极讨论软件工程面临的挑战,共寻得到国家和产业界认可的发展路线,并携手推动软件工程界的繁荣与进步,为青年学者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论坛报告环节,王本友教授首先带来了“医疗大模型华佗GPT”的技术分享。在人工智能和医疗的交叉领域,使用大模型赋能真实医疗场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王老师团队对此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包括指令遵循的医疗大模型华佗GPT,多模态华佗GPT和长文本医疗大模型等。王老师还进一步介绍了模型部署和落地中遇到的软件工程问题,特别是如何对医疗大模型进行系统化的测试与评估,为软件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机会。
陈嘉弛教授以“智能合约缺陷检测”为题进行了分享。陈老师先介绍智能合约的应用与潜在的风险,然后分析了在通用场景、NFT场景、密码学场景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缺陷特性,并由此引出了针对不同场景的缺陷检测技术。此外,陈老师还介绍了针对重入漏洞等已知缺陷的检测技术。最后,陈老师对当前智能合约缺陷检测的挑战做了总结,展望基于大语言模型等新兴技术的缺陷检测技术。
张煜群教授带来了题为“模糊测试基础机制二三事”的报告。为深入探讨模糊测试技术中各模块的功能,张老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涵盖模糊测试各阶段的实证研究。包括随机策略、模糊测试与动态符号执行的关系、以及辅助策略的应用。针对模糊测试的不同组成部分,如 Havoc 随机策略和辅助策略,进行了详尽的消融实验,提出了新颖的见解,并探索了简洁而高效的方法。此外,针对动态符号执行速度慢的缺点,张老师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混合测试方法。
陈湘萍教授分享了“代码摘要高效生成方式探索”的技术报告,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代码特征和代码摘要的描述方式如何影响代码摘要的生成效果展开。陈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代码注释生成模型的编码内容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代码截断长度对自动化生成注释的模型影响不大,且不存在最佳代码长度设置。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基于函数签名生成的注释与输入整个函数所获得的结果相当。最后,陈老师与嘉宾们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代码摘要生成技术的未来方向和挑战。
丁子硕教授探讨了“提升日志信息品质的关键策略与技术”。丁老师首先提出了利用源代码直接生成日志文本的创新思路,并指出了当前日志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此外,通过探讨日志语句与源代码间的时间关系,并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丁老师深化了对日志与代码执行顺序的研究。最后,丁老师对日志文本生成技术的未来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指出提高日志文本生成的效率、精确度和实用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CCF软件工程专委会青年论坛后续还将开展学术报告会、专题论坛、交流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欢迎国内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及实践者积极加入专委会并参加青年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