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话专业 | 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SDS)
本科专业紧密迎合新兴产业趋势,
以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AI)为核心,
创新融合四大本科专业,
开辟新型交叉模式打破学科边界,
旨在培养卓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兼备的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我们将通过“SDS话专业”系列
详细介绍数据科学学院本科专业。
首先让我们走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规模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具有学科涵盖面广、应用面宽、应用层次跨度大的特点。在信息时代,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特别是对前沿学科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显著增长。
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紧密贴合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目标在计算机核心基础、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与视觉等学科方向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学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高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全球招聘了一流专家与学者,精编学科课程,并配置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本专业的毕业生将会在数学等基础学科上建立扎实的基础,并广泛了解、应用交叉学科的知识,同时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和应用能力。其中,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将是重点应用方向。
毕业生将能胜任在社会各个领域内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前沿工作,以及在学术领域进一步的深造学习中出类拔萃。
专业课程
* 课程终版待大学审批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大专业特色
01 比肩全球顶尖高校的一流师资
-计算机科学领域师资-
教授背景
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滑铁卢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多伦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等……
师资介绍
查宏远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科研)
计算机科学学科负责人
斯坦福大学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千强科学家,曾获NIPS杰出论文奖、Leslie Fox数值分析奖,SIGIR最佳学生论文奖指导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原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及应用
李海洲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信号处理学会副会长(任期2024-2026)、IEEE会士、国际语音通信学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曾获新加坡总统科技奖、曾任国际语音通信学会主席、顶级期刊IEEE/ACM《音频、语音和语言处理汇刊》主编,原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
研究领域:语音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人机交互
罗智泉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学术)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千强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SIAM会士,曾获第一届王选应用数学奖,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研究领域:大数据分析的最优化方法、信号处理中的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数据通信
张大鹏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滑铁卢大学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千强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双院士、IEEE终身会士、IAPR会士、AAIA会士、IGIJ和Springer KISB创始人/主编,连续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
Konstantinos Courcoubetis
校长讲座教授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IEEE 计算机科学逻辑研讨会Test-of-Time奖、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EMBA最佳教学奖、INFORMS MSOM分会“运营管理方向最佳管理科学论文奖” 、2021年MSOM服务管理方向最佳论文奖、原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与行为分析,共享经济和移动性,监管政策,智能电网和能源系统,资源共享和拍卖
丁宏强
校长讲座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千强科学家、全球计算机领域Top 400高被引学者,曾获NASA团体成就奖、ICDM/ICMLA/ECML/ISUG最佳论文奖,曾发表《 Science》封面文章,原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终身教授、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网络链接分析,高性能计算
黄铠
校长讲座教授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首席专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曾获“建国70年70人科技创新成就奖”,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网络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
陈天石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IFAC Automatica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编委、2022年深圳市优秀教师、第19届IFAC系统辨识会议四位大会报告人之一、原林雪平大学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系统辨识、自动控制及其应用
钟叶青
教授
雪城大学博士
台湾格网计算学会创建者,曾获IEEE ICPADS 2011最佳论文奖、ACM VEE 2016杰出论文奖、IEEE SC2 2017最佳论文奖、IEEE ICASI 2017最佳论文奖,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云计算与容灾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云雾计算与大数据,嵌入式系统,并行与分布式系统
徐慰中
教授
威斯康辛大学博士
曾在美国英特尔公司担任晶心科技顾问、曾任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 中国台湾交通大学擔任教授和主任、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研究领域:优化编译器、动态二进制翻译和优化、虚拟化技巧和虚拟机、高性能计算机架构
贾奎
教授
伦敦大学博士
跨维智能创始人、Trans. on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期刊副主编
研究领域:可泛化深度学习、几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与机器人灵巧操作、生成式三维建模、三维语义感知
Satoshi Nakamura
教授
京都大学博士
IEEE会士、ISCA会士、IEEE信号处理学会成员、ISCA董事会成员(2012-2019)、曾获Antonio Zampolli Award,原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NAIST)教授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口语语言处理
吴保元
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博士
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NeurIPS 2022区域主席、Neurocomputing期刊编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曾任腾讯AI Lab专家研究员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安全隐私、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最优化
George Polyzos
教授
多伦多大学博士
曾担任《IEEE移动计算汇刊》、《可靠智能环境期刊》、《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研究领域:安全与隐私、分布式系统与区块链、互联网架构与协议、物联网、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供应链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数字身份、计算机与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严明
副教授
助理院长(本科生事务)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
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曾获2020脸书教授奖(Facebook Faculty Award),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科学与工程系和数学系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莱斯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分布式优化、稀疏优化、机器学习、大规模优化算法
方一向
副教授
香港大学博士
曾获2021 ACM SIGMOD Research Highlight Award、SIGMOD 2020最佳论文之一(4/458),CCF-B类期刊IPM编委,曾获CCF-华为胡杨林基金资助
研究领域:大数据管理、挖掘、人工智能
吴均峰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现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编委,曾获中国控制会议(CCC2015)关肇直奖,原浙江大学教授,曾任瑞典皇家工学院研究员与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分布式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卡尔曼滤波、信号处理、信息物理系统安全与隐私
武执政
副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IEEE语音与语言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ACM 音频、语音和语言处理汇刊编委,曾获2012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年度峰会最佳论文奖,曾任职Facebook、京东、苹果、爱丁堡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
研究领域:语音信息处理、语音生成、深度伪造检测
李文烨
研究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2021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领域主席,曾获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IEEE-ICAL会议最佳论文奖,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凸优化、概率推理
代忠祥
助理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生研究卓越奖、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成就奖(两次)、IJCAI 2021高级程序委员会成员、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多臂老虎机、贝叶斯优化、数据高效的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的提示优化
樊继聪
助理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国际著名期刊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Pattern Recognition, 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s of Data Science审稿人,曾获香港城市大学杰出学术表现奖,曾任康奈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贺品嘉
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全球Top 2% 顶尖科学家、顶会ICSE 2024和ESEC/FSE 2023的程序委员会成员、顶刊TOSEM的Associate Editor、曾获IEEE开源软件服务奖、曾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
研究领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安全、智能运维、可信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蒋理
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曾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成果发表在CVPR、ICCV、ECCV、NeurIPS、TPAMI和IJCV等顶级会议和期刊
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李爽
助理教授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
曾获INFORMS QSR最佳学生论文竞赛决赛入围奖、INFORMS社交媒体分析最佳学生论文竞赛决赛入围奖、H. Milton Stewart工业学院研究生贾维斯奖第二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优秀本科论文奖,曾任哈佛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时序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医疗保健、智慧城市和社交媒体中的应用
李彤欣
助理教授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曾获2022年SIGEnergy博士论文奖荣誉奖、曾获Resnick可持续发展中心2021影响力资助奖,曾两次任亚马逊云计算安全组实习应用科学家,曾参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帕萨迪纳市水电局以及加州理工学院能源设施中心等项目
研究领域:可信机器学习、在线学习、智能电网、电力系统与控制
刘桂良
助理教授
西蒙菲莎大学博士
NeurIPS、ICML、ICLR审稿人,曾获MITACS学术训练奖和中国国家奖学金,曾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和维克特研究院的研究员
研究领域:增强学习,包括基于模型的增强学习、可解释性增强学习、智能体评价和表示学习;增强学习相关的应用,包括信息提取和体育运动分析
马晨昊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博士
曾任多个顶级期刊(如 TKDE 和 VLDBJ)的审稿人,曾获SIGMOD 2020会议的最佳论文之一(4/458)、2021 ACM SIGMOD Research Highlight奖
研究领域:大规模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
孙启霖
助理教授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
深圳市人工智能奖(排名第一)、春申金字塔杰出人才、点昀技术创始人、CAAI青工委委员、3DV专委、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专委、GAMES执行委员、FOE青年编委
研究领域:端到端计算成像、水下成像、深度和超快速成像、低延时系统、门控成像、微纳与超表面
王趵翔
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曾在阿尔伯塔大学和加拿大皇家银行长期访问
研究领域:强化学习、在线学习、学习理论
王本友
助理教授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博士
曾获NLPCC 2022最佳论文奖、NAACL 2019最佳可解释NLP论文、SIGIR 2017最佳论文提名奖、玛丽居里奖学金,长期担任ICLR/NeurIPS/ICML审稿人
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应用机器学习
肖晨骏
助理教授
阿尔伯塔大学博士
2018年国际先进人工智能协会(AAAI)最佳论文奖、华为天才少年、曾任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研究科学家、谷歌大脑(现谷歌DeepMind)学生研究员
研究领域:强化学习、机器学习
余旻晨
助理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2021年IEEE ICDCS最佳论文提名
研究领域: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服务器无感知计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系统
于天舒
助理教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
曾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程研究生奖学金,曾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教、飞利浦医疗算法工程师
研究领域:机器学习,组合问题优化,图学习和优化,循环神经网络,行列式点过程
缪一铭
研究助理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
第十二届EAI网络与社区发展国际会议网络主席、第七届云计算国际会议本地主席,曾发表30多篇论文(4篇IEEE Trans./Journal),谷歌学术引用达700多次
研究领域:数据驱动的通信、边缘计算和物联网
洪子扬
研究助理教授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博士
洪子扬博士于2016年在汕头取得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于2018年在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取得计视觉与机器人硕士学位。博士期间曾作为科研助理参与欧盟H2020科研项目EU Marine Robotics,曾于2015在法国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研究院进行科研实习。
研究领域:移动机器人学,状态估计,即时定位与建图,自动驾驶,机器人学习,计算机视觉,雷达感知,水下机器人
02 港中大(深圳)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
港中大(深圳)首个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科实力经全球权威认证,
居CS Rankings前列
Source: https://csrankings.org/
03 升学就业前景好
-广泛的就业场景-
-本科生升学就业情况2021至2023年-
专业问答Q&A
Q1: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基础和素质?
计算机专业对入学学生的要求与其他理工科科目要求基本一致。我们希望学生有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计算机和编写程序有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们学院的专业都是比较应用的专业,希望同学们选专业也应参考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要太过功利。我们学校入学后可以先选学院,大一的时候还有机会接触各个专业的课程,可以在课程中体会哪个专业更适合。
Q2: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的课程内容是学习什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与应用的实用技术的学科;它主要是从计算机计算的角度,研究计算的理论、算法、系统与应用等等。我们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数学和逻辑基础外,本科课程还涵盖理论和算法、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数据和软件工程、网络和系统、多媒体和人机接口、计算机应用等七大类、10门专业必修课、约30门专业选修课供同学们选择(课程的具体信息已在大学教务处网站公开)。
Q3: 数据科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哪些核心和特色课程?是否有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 学院课程:化学与生命科学、计算机语言(Python和Java)、数据科学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与应用、力学、概率统计;
② 专业必修课程: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并行程序设计、算法设计及分析、数字逻辑与系统;
③ 学院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训练,强调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中包含明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具备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在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Q4: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优势体现在哪呢?
我校计算机专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从零到整、从整到精,目前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与国内外主要高校计算机课程设计和规模相当。课程设置上,除数学和逻辑基础外,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涵盖理论和算法、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数据和软件工程、网络和系统、多媒体和人机接口、计算机应用等七大类。10门专业必修课、约30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具体信息可在大学教务处网站查询),与国内外主要高校计算机课程设计和规模相当。除本科教育外,我们还建立了从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注重逻辑数学能力和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兴领域拥有影响力广泛的师资力量和国际化团队,是我们的主要优势所在。另外,我们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统计和优化等专业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成为适应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Q5:如果在高中阶段只是数学中等偏上的同学能不能够选择计算机专业?
当然可以。尽管计算机专业要求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只是理工科领域的一项基本要求,而且后续的课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相关内容。因此,如果学生对计算机有较高的兴趣,数学能力一般也是可以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然而,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大,建议不要选择该专业。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来做出决定,考虑自己是更倾向于数学问题、计算机操作,还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从而选择最适合的专业。
毕业生代表
敬子霖
2020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项目录取。
朱楚彦
2019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攻读卡耐基梅陇大学信息网络硕士;曾获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布朗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录取。
李可
2018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攻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获得牛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普渡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名校录取。
谢国超
2017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攻读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曾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实习。
扫码查看优秀毕业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