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领衔研究中心入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月24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的“广东省体表泛化感知与模式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入选。该研究中心的成功入选,不仅标志着港中大(深圳)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步伐,也进一步巩固了数据科学学院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研究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港中大(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该研究中心将依托数据科学学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专注于模式识别和泛化感知技术的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学科应用。通过紧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智能医疗、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中医智能医疗诊断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数据科学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学院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影响力,并加速新一代技术在产业中的落地应用,引领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广东省科技厅认定,是依托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法人单位建设的科研实体。该认定旨在选拔省内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或高校,并给予重点支持,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不仅仅需要对单位的业绩规模进行考察,还要重点考量申报单位在研发团队建设、科研条件、研发成果以及研发经费的投入。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官网
研究中心介绍
广东省体表泛化感知与模式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研究泛化感知与模式分析的原创前沿技术,促进广东省在相关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此,本研究中心将以“理论引领技术,技术推动应用,应用支撑产业”为核心研发理念,开展模式识别技术理论与核心技术的探索,同时推动泛化感知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中心将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面向计算模型、数据整合、学习方法等模式分析前沿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工程能力提升方面,研究中心将强调技术人员培养、技术成果转化、设备开发、标准制定;在产业化推进方面,研究中心将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作为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子课题,体表泛化感知与模式分析是赋能未来、实现人工智能在大健康、安防、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的关键支柱。本研究中心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一代特征识别与中医智能医疗诊断需求为主导,广泛开展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推进特征信息标准数据库建设,从源头加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物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平台。
研究中心主任介绍

张大鹏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滑铁卢大学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千强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双院士、IEEE终身会士、IAPR会士、AAIA会士、IJIG和Springer KISB创始人/主编,连续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
个人简介:
张大鹏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港中大(深圳)-联易融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张大鹏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他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HIT)计算机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后从师于清华大学著名导师常桐院士。1994年,又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自2005年以来, 他一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目前,他已受聘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长讲座教授。同时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http://www.worldscinet.com/ijig/ijig.shtml)以及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http://www.springer.com/series/6191)的创始人和主编。4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 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授予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http://www.croucher.org.hk/)等。张教授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5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60多项美国、日本、中国专利。连续八年 (2014年-2021年) 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http://highlycited.com) 。连续三年(2022年 -2024年)获得“中国科研Leader奖”。2024年,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评选中,张教授以D-Index 130排名全球第74,中国第7 (http://www.guide2research.com/scientists)。
张教授还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和亚洲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张大鹏教授凭借其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两院院士。
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介绍
数据科学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的科研与教学基地,致力于为学校提供包括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大数据科学等在内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学院现有8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全职教授,汇聚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超过35%的全职教授为院士、会士或全球顶尖科学家。这些学者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前沿领域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与科研贡献。作为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支柱,数据科学学院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