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科时刻 | 王柯翰:立足AI时代,学业与实践的双优秘籍
本期将走进多元卓越之才——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王柯翰同学。
他不仅在学业上成绩斐然,MGPA(专业课绩点)排名专业第一达到3.99,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人工智能(AI)时代,作为数据科学学院的学子,他也分享了如何更好地利用AI工具提升学习效率,并应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大学生活,探寻他如何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又能在校园活动中绽放异彩。希望他的经验和故事能够激励更多同学,勇于追求卓越,全面提升自己。
学生介绍

王柯翰
2023级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厚含书院
奖项荣誉
▪️2023-2024年度厚含书院卓越贡献奖(奖学金);
▪️2023 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大使“;
▪️2023-2024年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嘉许奖;
▪️2023-2024年度厚含书院优秀班长。
社会实践经历
▪️2024年8月,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实习;
▪️2024年4月,参与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奋斗自成芳华”,前往山东泰安进行社会实践。
校园经历
▪️参与了严明教授的Top- k-sum科研项目;
▪️目前正在与王梓丞教授进行OM(Operations Management)方向的学习以及科研;
▪️担任2024年第一学期厚含书院每周助课沙龙活动中MAT1001(托马斯微积分)科目的主讲师;
充实且富挑战性的学习经历
在王柯翰眼中,数据科学学院的学习经历充实且富有挑战性。他用“充实”一词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旅程,认为学院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教授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和思维引导,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兴趣。同时,他也提到,学院的同学们普遍努力,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图书馆不断钻研,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王柯翰同学还强调,学院的导师体系对他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的Academic Advisor(AA,学术导师)王梓丞教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不仅帮助他合理规划选课、提供学习方法,还引导他了解更多学术活动和未来发展机会,使他在大学初期就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王柯翰同学(右二)与王梓丞教授(左二)合影,于大一学术导师西涌团建活动期间
采/访/实/录
Q1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描述你在数据科学学院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你会用什么?可否说一下选择这个关键词的理由。
"我的关键词是‘充实’。从大一到大二在数据科学学院的学习生活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充实”二字。
首先,数据科学学院的课程内容非常扎实,大部分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我不仅要掌握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还需要在课外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弥补课上的不足。
其次,数据科学学院的教授们授课能力非常强。教授们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一步步证明定理和理论,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的推理能力,也激发了我们对专业课的兴趣。同时,教授们会在讲解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思考题,要求我们课后进一步证明,充实了我们的课外学习。
最后,数据科学学院的同学们也都非常努力,平时几乎见不到人,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在图书馆。因此,想要在一门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光是熟练掌握课堂内容和教授的PPT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多做练习,思考定理的来源,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思维体系。
因此,我用‘充实’二字来概括我的学习体验。数据科学学院的学习确实充满挑战,既卷又消耗时间,但与此同时,我们获得的知识也是切实而宝贵的。"
Q2 你认为哪些校内资源和支持对你的帮助最大?是否有某些课程、导师或学术活动对你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持作用?
“我认为,数据科学学院为我分配的Academic Advisor王梓丞教授对我的发展帮助最大。
教授在大一期间,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两次AA会议,一次在期中考试后,一次在期末考试前。在这些会议中,教授邀请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在不同课程中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并提供选课建议,同时介绍数据科学学院的各种项目以及未来规划的建议。这些支持帮助我在大一刚入学时,就能对未来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和展望,也为我之后的努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学习秘籍分享
王柯翰同学目前以3.99的MGPA位居专业第一。他分享了自己的高绩点学习心得,强调了两个关键方法:一是通过做纸质笔记,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每个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二是强化自学能力,确保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在时间管理方面,王同学指出,大学生活不应单纯以成绩为导向,每位同学都应该有明确的长远目标。他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时间规划方法和工具,并建议同学们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理解各类任务的优先级,从而有效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出明智的取舍与规划。

王柯翰同学参与港中大(深圳)十周年校庆升旗仪式
采/访/实/录
Q1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及经验吗?
“数据科学学院的专业课类似于高中时期的理科课程,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证明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做的是深入理解课程中每一个定理的推导过程,弄清楚每个定理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做纸质笔记,我会在笔记本上为每一门科目记录内容。主要记录的是课程中的每一个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同时附上我对每个定理的思考。虽然写笔记看似是一种比较耗时、学习效率较低的方式,但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我会强迫自己熟练地推导出课程中的每一个定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独特理解。当期中或期末考试来临时,我不需要再翻阅书本或PPT,而可以直接复习自己之前写下的笔记,从而实现高效的复习。同时,我认为专业课最重要
的是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自学能力也非常关键。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授的PPT,还应当在课外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学习。”
Q2 你在学术、实习和课外活动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时间管理技巧,尤其是在高强度学期或项目时,您如何应对并保持高效?
“我认为时间管理的方法因人而异。对我而言,我追求的是高效率。我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划,而是在每天睡前粗略地思考明天的任务,并在第二天执行之前预设好完成这些任务的时间,以确保提高效率。
关于学术、实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以我为例,我追求多元化发展,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一个全科生,大学四年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要积极参与实习、科研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我对待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态度截然不同。我认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要求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所以每一门专业课我都认真钻研。而通识课对我未来发展帮助有限,因此对待通识课我会有一定的取舍。而我将通识课省出来的时间用在参加课外活动方面,从另外一些我感兴趣的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当然,我的方法比较偏颇,大家千万不要效仿我的做法,因为这导致了我专业课GPA达到3.99,而总GPA只有3.84的窘境。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必须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大学不再是唯分数论了,我们不能像高中那样只盯着成绩与绩点,而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将自己的时间完全投入到奔向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在面对高强度的学期和项目时,我会使用艾森豪威尔决策矩阵,将任务按紧急和重要的程度划分到四个象限,并优先解决紧急且重要的事项。在处理任务时,我全力以赴,而在休息时则完全放松,不再考虑任务,以便实现时间的高效利用。”
立足人工智能时代
在采访中,王柯翰同学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学业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学习效率。他提到,通过使用ChatGPT生成代码和进行调试,以及DeepSeek对科研文献的提取与总结,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他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激发了新的思维方式。
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王同学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编程和数据分析工作,学生们需要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并熟练掌握AI工具,才能在未来职场中脱颖而出,抓住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

王柯翰同学(右一)在中信银行实习
采/访/实/录
Q1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曾使用过人工智能工具或应用来帮助你更高效地学习?能否分享一下你的使用体验?
“我曾使用过ChatGPT和DeepSeek来辅助我的学习。在编写代码时,我利用ChatGPT生成了一些简单基础的小型代码模块,并在完成整体代码后使用它进行调试(debug)。在最近的科研工作中,我则借助DeepSeek提取并总结了文献中的关键内容。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体验非常好,它们显著提升了我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有时还激发了我对问题的全新思考。”
Q2 在你所学的专业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在逐步取代一些传统的工作或任务?如果是,作为学生你如何准备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
“是的,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取代许多传统的工作和任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代码编写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这意味着传统的程序员和数据分析岗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独特的专业特色,而不是仅仅依赖课本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熟练运用AI工具,以确保在未来的职场中保持竞争力。”
丰富的校园生活
王柯翰同学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了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其中大一担任厚含书院班长的经历令他印象深刻。他提到,在这一过程中,他与书院老师和同学们密切合作,参与了多项活动,并亲眼见证了书院的发展与建设。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提升了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还锻炼了他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此外,王柯翰同学也积极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他认为,作为本科生,不应仅满足于课本知识,而应主动投身科研,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上图:王柯翰同学(左)与徐扬生校长(右),王柯翰同学作为厚含书院代表参加徐杨生校长组织的圣诞明圆派对
下图:厚含书院院长郑绍远(右)为王柯翰同学(左)颁发厚含书院卓越贡献奖
采/访/实/录
Q1 在过去的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中,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过程,以及从中的收获吗?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大一时担任厚含书院班长一职。从走访学生寝室到节日期间为书院老师送去温暖,从院长共膳到徐校长明园圣诞派对,从高桌晚宴的志愿者工作到亲眼见证厚含书院与敬文书院签订姊妹书院协议,这些经历构成了我在港中大(深圳)度过的第一年,也恰逢厚含书院成立的首年。书院为我们提供了住所,而我们则为书院注入了温馨与人情味。
班长的职务不像书院学助那样有薪水,而是一份纯粹的‘爱发电’。在这一过程中,我与书院老师共同商讨书院活动和规章的落实,协助举办各类活动,或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亦或在书院的重大仪式中代表厚含书院出席。这段经历让我获得了许多礼节方面的知识,同时大大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我结识了一群富有创造力的同学和有责任心的书院老师们。这种收获不是物质层面上的,更在于个人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成长。它让我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做事更加有条理,也通过参与各种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Q2 在参与教授科研项目中,你有何体会或收获?你对自己未来的的本科科研生活有怎样的规划?
“在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中,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便是认识到,尽管知识源自于课本,但它应该应用于实践。我们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更多是理论层面的,然而当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时,我们还需考虑许多其他因素,以确保计算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单单依赖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更积极参与科研。因为科研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是具有创造性的研发活动。我认为,作为本科生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以及绩点,可以去多多尝试科研,在不同的领域中尝试探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研究,去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在科研中激发自己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科研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双方面提升。
我对未来的本科科研生活的规划是:在大二下以及大二的暑假,尽自己所能完成OM方向的科研项目,在大三上通过学校的交流项目,前往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一学期,并争取与宾大的教授进行科研项目。最后,我计划在申请季时申请博士项目,为未来的学术之路做好准备。”
Fun Facts About
王柯翰
Q: 如果你能和历史上一位著名人士共进晚餐,你会想要和谁呢?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都会聊些什么?
A: 我会想和牛顿共进晚餐。我高中时期学习物理竞赛,因而十分崇拜牛顿。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不仅极大的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还发明了微积分这一受用至今的天才般的理论。我想和他讨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以及思考的角度,对于数学以及物理的理解,试图寻找牛顿看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Q: 如果可以对刚入学时候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A: 加油去做吧,不必怀念过去,更不必焦虑未来。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便能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Q: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或正在学习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建议吗?
A: 人生是旷野,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再奋力向前奔跑。既然各位已经上路,那就尽全力在这片广阔的原野里自由驰骋吧,书写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Q: 你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哪一句话曾经深深影响了你?
A: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