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科时刻 | 数科er的义教之路:课堂之外,知识传递的温暖与力量
数科时刻
探访SDS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实践
大学生活,不止于课堂,
知识传递,点亮更多可能。
本期「数科时刻」栏目,
我们走近三位满怀热忱的SDS学子,
聆听他们的义教故事:
他们通过义教走进孩子的世界,
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关怀,
以微光照亮一隅,
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一角。
印象最深刻的义教经历是什么?
SDS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带来哪些独特的价值?
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者变化是什么?
哪些瞬间让你觉得——“这才是我大学生活该有的样子”?
01 采访学生介绍

蒋子辰
2024级本科生 数据科学学院
实践经历
2024冬季江西修水义教
职责:授课、拍摄照片、制作纪录片

Saussurea(昵称)
2023级本科生 数据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经历
2024年暑期湛江石杨小学义教
职责:授课
2024年冬季江西修水义教
职责:授课、推文宣传
2024年蓝信封秋季通信大使
职责:与乡村儿童通信

杨晨
2023级本科生 数据科学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实践经历
2024年暑期湛江石杨小学义教
职责:授课、项目执行
2024年冬季江西修水义教
职责:授课、项目执行
02 畅所欲言
探寻社会实践的独特意义
三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社会实践对自身的独特意义与成长影响:
蒋子辰同学描述自己的经历为emoji表情🥹:活动期间,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和志愿者的满腔热忱,都深深打动了他。正因如此,他对新鲜事物敞开怀抱,滋生出更积极的探索之心;
Saussurea同学把自己定位为社会实践中的 “观察者”,通过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学生行为模式,更好的为孩子带去知识和新视野。她从中收获了开放积极的心态,并开始关注社会实践的意义;
杨晨同学将自己的义教经历比作“播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孩子提供帮助,就像种子在土壤中扎根发芽,而他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与团队建立深厚的友谊。
# 采访实录
Q 如果用一个词或者用一个emoji表情来形容你的社会实践经历,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蒋子辰
我会选择🥹这个emoji表情。
我的整个经历就是个不断被感动的过程,被孩子们的天真和真诚感动,被周围志愿者们的热爱感动。
Saussurea(昵称)
我会选择“观察”这个词。
这个词听起来并不是那么“社会实践”,甚至不那么温暖,但它最能真实地描述我的经历。在所有社会实践经历中,“观察”是我做得最多的事情。参访一类活动无需多言,此处主要讨论义教活动。
我并不主张义教老师与当地学生的关系过密,我认为两者之间仍应当保留一定的距离。因此,我给自己的定位更多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学生的行为模式与思考方式,我试图判断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以及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认为“义教”的意义在于将义教老师所了解的知识与熟悉的世界带到当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因此,比起我这个“人”,我更希望他们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我的“课”上。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会给他们情感支持,只是说,比起其他的义教老师,我与当地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而这是我刻意营造的结果。
我从未在课上做过自我介绍,因为我希望在未来,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时(如果他们没有忘记的话),想起的是“有人给我上过一堂xxx课,我从中学到了xxx”,而不是“以前有个叫xxx的大学生给我上过课”。
杨晨
我会选择“播种”。
义教的经历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探索者,每次义教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仿佛展开了一张全新的冒险地图,而我的使命是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希望这些努力能像播下的种子一样,在未来生根发芽,同时也为后来再来义教的人打下一点基础。
Q 通过这些活动,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者变化是什么?
蒋子辰
最大的变化是对认识新的人、尝试新的事情拥有了更开放积极的态度。
Saussurea(昵称)
我原本并不是一个热心社会实践的人,是第一次义教的经历改变了我。
某种意义上,我从那一次义教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希望能够在之后继续发挥这些价值。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关注“社会实践”这一命题。
杨晨
我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强烈的希望。
在义教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艰巨的挑战:有时需要开创全新的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有时时间紧迫,必须快速决策并立即执行,否则就会影响整个义教的进程。这些重重难关我都一一坚持下来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与团队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社会实践中珍贵的瞬间
社会实践里,总有瞬间如暖阳,温暖着参与者的心灵。
蒋子辰同学在帮助参与文艺演出的小女孩记录表演时,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和信任。义教结束后的集体出游,余晖映照下同伴们漫步交谈的青春活力,使他感慨这便是他憧憬的大学生活画面;
Saussurea同学通过细心观察和调整点名顺序,让一位腼腆的男孩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这一转变见证了关注与关爱带来的力量;
杨晨同学在义教期间的元旦晚会演出合唱,收获了孩子们的热情呼应,临别时收到学生的“发光星星”作为礼物,承载着深厚情谊。支教忙碌间隙,杨晨与队友前往海滩休闲,村民自发演奏音乐,众人随乐歌舞的景象,让他感慨这就是向往的大学生活。
# 采访实录
Q 可以分享一个您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吗?
蒋子辰
有三个负责文艺汇演的小女孩跑到我们办公室,找办公室里的几位志愿者姐姐帮她们化妆。化完妆后,她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看她们的演出,并让我们帮忙记录那些有些笨拙却充满认真劲儿的舞蹈。那一刻让我感到,无论怎样,我们确实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快乐和陪伴的温暖。
Saussurea(昵称)
第一次义教时,我担任一年级学生的副班主任。每节课前都需要到教室点名。然而,有些学生报名时间较晚,名字未列入原名单,我们便将他们的名字追加到名单最后。除这些后续加上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的名字在名单上是按照座位顺序排列的。这是前情背景。
在这些后续加入的学生中,有一个性格偏腼腆的男生。第一次点名时,当我们问“还有谁没有点到”时,他并未主动回应,而是由周围的同学帮忙指出来的。之后每次点名,因为他的名字追加在名单最后,坐在他前后座位的同学会先被点到。他知道名单是按照座位顺序排列的,因此在“被落下”时,他的神情总显得落寞。等到最后终于点到他的名字时,他的情绪会稍稍好转,但依然能看出他不开心。课上他也总是独自一人,很少与其他同学互动。
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我将后续加入的学生的名字重新按座位顺序编排进名单中。那一次,当他在“正确的时刻”被点到名时,他脸上终于挂起了羞涩的笑容。之后的课上,他明显变得积极了许多。
杨晨
印象深刻的经历太多太多了,以下是其中之一:在修水义教期间,恰逢元旦。元旦前两天,修水二中举办了一场元旦晚会,并特意邀请我们义教团队参加。虽然我们只在这个学校教了几天,但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格外热情。每当他们在人群中看到自己认识的老师,都会兴奋地跑来打招呼。
晚会现场热闹非凡,舞台灯光璀璨,节目由孩子们自导自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纯真的情感。有些节目甚至融入了我们团队成员的建议与帮助,看着这些孩子在舞台上自信绽放,我们感到欣慰和骄傲。
其实,我们也临时准备了一个节目——合唱《稻香》。接到邀请时已是当天,我们迅速在酒店进行了排练,由一位会弹吉他的成员带领。轮到我们上场时,掌声雷动。吉他声缓缓流淌,我们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那些关于故乡与希望的歌词仿佛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台下,荧光棒如星海般闪烁,孩子们挥舞着、呐喊着,热情如潮水般涌来。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竟然跟着我们一起唱,稚嫩的嗓音与我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广场都沉浸在《稻香》的温暖旋律中。那一刻,我们不再只是台上的表演者,而是与他们心意相通的朋友。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感慨,短短几天的陪伴竟能换来如此炽热而真挚的情感。然而,下了舞台后,我们发现表演时麦克风有点问题,大概率台下的观众听不到我们在唱什么。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热情地配合着我们的表演,唱着和我们相同的歌。
我知道,这份情感不仅仅源于我们几天的付出,更来自一代代义教者的努力与传承。我们只是接过了薪火的其中一棒,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将知识与关爱带到这里。这种传承的力量让我心生敬意,也感到无比伟岸。
晚会之后,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找到我。她是我教的班上的学生,特别活泼开朗,时常来办公室找我聊杂七杂八的话题,也和我们团队成员很熟。她看似随意地问我:“之后还会来吗?”我看似随意地答道:“不知道啊,但是不论我来不来,‘我们’还是会来的。”她或许听出了我有可能不再来了,或者即使再来,也未必能再遇到她。那次分别或许是最后一次见面。
我和同伴们聊着天,却观察到她犹豫不决。有时她做势向我走来,有时又和其他老师聊聊。最终,她走过来,递给我一个星星,是她刚才演出时的一个道具,拿在手上可以发光。她说这是送我的礼物,之后便离开了。
我们团队是“微光公益”的团队,我们一直希望给义教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微光”。此刻我拿着这朵发亮的星星,何尝不是微光呢?这是孩子们送给我们的微光。这一刻,微光变得具象化了。
Q 社会实践中有没有哪一瞬间让你觉得“这才是我大学生活该有的样子”?
蒋子辰
义教快结束的一天,我们一行人一起出游。我走在队伍后面,看着他们一起往前走,互相交谈,远处的太阳缓缓西沉。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还这么年轻。
杨晨
在湛江义教的日子虽然条件艰苦,给小学生上课也并非易事,但这段经历却让我收获满满。作为第一批到当地开展义教的大学生,我们每天虽然筋疲力尽,却总是乐在其中。
最难忘的是某个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夜晚,当地小学的老师热情地带我们去了被誉为“湛江马尔代夫”的角头沙海滩。
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群年轻人在沙滩上尽情奔跑,呼喊着彼此的名字。这时,一群村民自发地奏起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在歌舞中沉醉,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那一刻,青春的活力在每个人身上绽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才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该有的模样。
社会实践与数据科学碰撞的火花
在社会实践中,三位学生展现了数据科学思维与技能的独特价值:
蒋子辰同学提到SDS学生具备的逻辑思维和任务拆解能力,为团队细分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Saussurea同学强调数据科学培养的理性思维,帮助她在团队决策中梳理方案优劣,并能在意外中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同时清晰认识自身能力的边界;
杨晨同学在义教期间的“生命教育”课堂上,用数据科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框架,引导孩子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播撒了科学思维的种子。
# 采访实录
Q 你觉得数据科学学院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或义教活动中能带来哪些独特的价值?
蒋子辰
SDS的学生通常拥有更强的逻辑思维、任务拆解能力,在这样一项庞大的工作中,我们也许能为团队细分规划整个活动,确保任务能像代码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
Saussurea(昵称)
仅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数据科学学院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保持理性。更具体地说,我们能够在团队抉择时梳理不同方案的优劣,在意外发生时列举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我认为这些也与个人性格相关)。
同时,我们能够在做社会实践时更清楚自己的力量极限在哪里。换言之,我们不是神明,无法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有时我们的所谓“帮助”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知晓并接受自己的“无能”,能够告诉我们何时应该坚持,何时应该放手。
杨晨
一是数据科学的专业技术。在社会实践或义教当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发挥数据科学的技能,比如对当地的前期调查、活动中的财务统筹、对当地未来发展的预测等。
二是数据科学的专业思维。在筹办活动时,我感觉数据科学的思维帮助了我很多。比如举办明信片交流活动时,需要在海量明信片中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在没有计算机帮助的情况下,人脑就化作了计算机,通过有条不紊地模拟某个数据结构的执行,让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三是数据科学的精神。数据科学专业讲究专心、细致、冷静和精益求精。在义教中遇到困难或突发情况时,学习专业过程中磨练的精神让我能够冷静分析局势,并与团队一同走出困境。
Q 你过去的社会实践经历是否涉及数据科学或相关领域?
杨晨
在修水义教的“生命教育”课堂上,我以数据科学的思维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启蒙。课程一开始,我从介绍自己的专业切入,向孩子们传递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就像数学家要验证公式,科学家要做实验一样,我们也要学会用严谨的态度看待生命这个话题。”
整堂课我都贯穿着数据科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当探讨“人死后会去哪里”这个深刻命题时,我引导孩子们像做数据分析一样层层推进:先收集各种观点(数据采集),再比较不同说法的可信度(数据验证),最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数据建模)。
最奇妙的是,当孩子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思考后,他们自己得出了“正因为生命如此珍贵而神秘,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结论。这堂课或许没有传授具体的数据科学知识,但科学思维的种子已经悄悄播撒——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我知道这就是跨学科教学最美的意义。
03 初心与启程
蒋子辰
# 一句话说给刚入学时候的自己
往前走,莫回头,别说抱歉。
# 一句话鼓励大家加入社会实践
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完全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幸运的是,我们又都有能力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去做社会实践的意义。

蒋子辰同学在修水八中为学生们讲授音乐课,并与他们共同创作歌曲
Saussurea(昵称)
# 一句话说给刚入学时候的自己
我知道你仍在苦寻治病的良方。而现在,我终于能满怀欣喜地告诉你,义教便是其中之一。
# 一句话鼓励大家加入社会实践
来做春天的第一场雨,于无声中滋润万物。


上图:Saussureat同学在修水二中授课《马勺》
下图:Saussureat同学在修水八中校门前留影
杨晨
# 对刚入学时候的自己说一句话
港中大(深圳)的大学生活太精彩,怎么过都是一种浪费。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参与社会实践和义教活动——也许多年后,课堂上的公式定理会渐渐淡忘,但那些在支教时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在社区服务中收获的感动,在团队协作中建立的深厚情谊,都会成为镌刻在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 一句话建议鼓励大家加入社会实践
世界很奇妙,很有趣。时为参与者,时为旁观者。拥抱新事物,享受全过程!你会抱着一颗播种善良的心出发,最终发现,感到至善的人是自己。


上图:杨晨同学(右二)在湛江石杨小学与义教项目组成员的合影
下图:杨晨同学在修水明信片摊位书写摊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