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内网
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概览
    • 学科方向
    • 院长致辞
    • 学院刊物
      • 宣传手册
      • 季度简报
      • 年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项目设置
    • 简介
    • 本科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统计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工程
      • 2+2双主修
        • 跨学科数据分析 + X 双主修课程
        • 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 + X 双主修课程
      • 哥大3+2直硕项目
    • 硕士研究生
      •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
      •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全日/兼读制)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
      • 统计学理学硕士
      • 生物信息学理学硕士
    • 博士研究生(哲学硕士)
      • 数据科学哲学硕士-博士
      • 计算机科学哲学硕士-博士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荣休教授
    • 兼职人员
    • 科研/访问人员
    • “数说名师”教授访谈
  • SDS学生
    • 博士生
    • 学生访谈
  • 新闻与公示
    • 新闻
    • 公示
  • 学院活动
    • 学术会议
      • ICSR+InnoBiz 2024
      • CSAMSE 2023
      • RMTA 2023
      • ICASSP 2022
      • Mostly OM 2019
    • 学术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报名
      • 活动回顾
    • 数据科学名家讲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报名
      • 活动回顾
    • 其他活动
      • 活动回顾
      • 活动报名
      • 活动预告
  • 学术科研
  • 人才招聘
    • 教职人员
    • 博士后
  • 职业发展
    • 升学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院概况
    • 概览
    • 学科方向
    • 院长致辞
    • 学院刊物
      • 宣传手册
      • 季度简报
      • 年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项目设置
    • 简介
    • 本科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统计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工程
      • 2+2双主修
        • 跨学科数据分析 + X 双主修课程
        • 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 + X 双主修课程
      • 哥大3+2直硕项目
    • 硕士研究生
      •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
      •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全日/兼读制)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理学硕士
      • 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
      • 统计学理学硕士
      • 生物信息学理学硕士
    • 博士研究生(哲学硕士)
      • 数据科学哲学硕士-博士
      • 计算机科学哲学硕士-博士
  • 师资力量
    • 教职人员
    • 荣休教授
    • 兼职人员
    • 科研/访问人员
    • “数说名师”教授访谈
  • SDS学生
    • 博士生
    • 学生访谈
  • 新闻与公示
    • 新闻
    • 公示
  • 学院活动
    • 学术会议
      • ICSR+InnoBiz 2024
      • CSAMSE 2023
      • RMTA 2023
      • ICASSP 2022
      • Mostly OM 2019
    • 学术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报名
      • 活动回顾
    • 数据科学名家讲坛
      • 活动预告
      • 活动报名
      • 活动回顾
    • 其他活动
      • 活动回顾
      • 活动报名
      • 活动预告
  • 学术科研
  • 人才招聘
    • 教职人员
    • 博士后
  • 职业发展
    • 升学就业
    • 国际交流
  • 学院内网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实验室与研究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生物特征识别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生物特征识别研究中心

2022-06-21 实验室与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生物特征识别研究中心隶属数据科学学院,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大鹏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包括2名教授、4名博士后与多名博士生组成。本中心基于张大鹏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中医四诊量化、掌纹识别、人脸美学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理论工具应用于医疗健康、安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本中心现已研制出多类体表信息采集仪器,采集包括脉象、舌像、气味、声音、掌纹在内的各种体表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方法,研究中医量化和隐私性好、准确率高的身份识别中的科学问题,助力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张大鹏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积累,在中医量化和掌纹识别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在相关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多代成熟的体表信息和掌纹采集设备和用于中医量化研究和掌纹识别研究的数据集。为开展数据驱动的研究工作,本实验室正在筹备建立国际上最大的中医体表信息数据库和掌纹识别数据库。届时,本实验室将形成现有最大的中医体表信息数据库和掌纹识别数据库,开展中医大数据和掌纹大数据方面的研究。

        张大鹏教授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的讲座教授(智能计算),并创建主持了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生物识别研究中心(UGC/CRC)。目前,已受聘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长讲座教授。同时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是国际图像和图形学报(IJIG)以及Springer国际生物识别丛书(KISB)的创始人和主编。3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 如中韩授予的发明金奖及特殊金奖、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以及授予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科学技术奖项“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等。 已出版了20多部相关专著,4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40多项美国/日本/香港/中国专利。自2014 - 2018年,已连续五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列为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5月,又在国际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学的Top 1000名科学家排序中,以H - Index 103进入前85以内。张教授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 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会士,先后于2020年、202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实验室联系人:肖智城

联系电话:0755-23517057

联系邮箱:xiaozhicheng@cuhk.edu.cn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道远楼3-6楼
邮箱: sds@cuhk.edu.cn
微信公众号: cuhksz-sds

sds.cuhk.edu.cn

版权所有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