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 | 国际人工智能论坛—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分论坛
2025年2月13日14:00,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将在港中大(深圳)校园会议楼II 401教室举办国际人工智能论坛—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分论坛。
届时,来自数据科学学院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旨在为与会者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见解,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活动详情
时间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14:00 - 17:00
地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会议楼II,401教室

报名注册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进入网站链接填写问卷报名。
https://www.wjx.cn/vm/ewInt72.aspx#

活动议程

教授介绍

陈子忠
教授
研究领域: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数据分析与处理,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
个人简介:陈子忠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超级计算实验室主任。他是美国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教授奖获得者(U.S. NSF Career Award),国际期刊Elsevier Parallel Computing分区主编,IEEE高级会员,ACM终身会员,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教授。陈教授从事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数据分析与处理,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是计算机仿真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或会议发表6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被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多个国际知名高校,以及Intel、IBM、AMD、HP等国际知名IT企业广泛引用或采用。学术成果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作为教科书。

方一向
副教授
研究领域:大数据管理、挖掘、人工智能
个人简介:方一向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他于2010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曾于 201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
方博士主要研究大数据管理、挖掘、人工智能等相关课题,具体包括面向大规模图数据的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图神经网络、表达学习等,以及面向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学习型索引构建、关键字搜索、地理社交网络挖掘、轨迹查询等。他已在数据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如VLDB、SIGMOD、ICDE、NeurIPS 、WWW、IJCAI、TODS、VLDBJ、TKDE等)上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A类论文(即CCF-A)4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CCF-A论文20多篇。其中一项代表性研究成果的论文被评为SIGMOD 2020会议的最佳论文之一(~4/458),并荣获2021 ACM SIGMOD Research Highlight Award。方博士目前担任国际知名期刊《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CCF-B类期刊)的编委。他曾是多个数据库和数据挖掘领域顶级会议(例如PVLDB、ICDE、KDD、AAAI、IJCAI等)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以及顶级期刊(例如TKDE、VLDBJ等)的审稿人。

贾奎
教授
研究领域:可泛化深度学习、几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与机器人灵巧操作、生成式三维建模、三维语义感知
个人简介:贾奎教授现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他分别于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曾先后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高等研究院、澳门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近期主要聚焦深度学习及其泛化、生成式三维建模与学习、三维感知大模型等方向。他的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华为、微软等机构和企业的资助,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奥比中光三维传感器产品及三星(美国)无人驾驶系统中。贾奎教授是跨维智能创始人,目前担任Trans. on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期刊副主编。

李海洲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执行院长
研究领域:语音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人机交互
个人简介:李海洲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同时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和德国不来梅大学卓越讲座教授。此前,他曾于2006年至2016年分别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于2009年担任东芬兰大学客座教授,于2011年至2016年任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于2003年至2016年担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信与资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研究总监。李教授曾任《IEEE/ACM 音频、语音和语言处理汇刊》主编 (2015-2018年)、IEEE语音与语言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2015-2018年)、IEEE 信号处理学会奖励委员会委员(2021-2023年)、IEEE 信号处理学会会议委员会委员(2023-2024)、IEEE信号处理学会副会长(2024-2026)。李教授也曾任国际语音通信学会主席 (2015-2017年)、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主席 (2015-2016年)、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主席 (AFNLP, 2017-2018年)。此外,他还担任了多个大型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包括ACL 2012、INTERSPEECH 2014, 和ICASSP 2022。李教授享誉国际,他不仅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有着突出贡献,还领导研发了多项知名的语音产品,如1996年苹果电脑公司为Macintosh发行的中文听写套件、1999年Lernout & Hauspie公司为亚洲语言发行的Speech-Pen-Keyboard文本输入解决方案。他是一系列重大技术项目的架构师,项目包括2001年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研发的具有多语种语音识别功能的TELEFIQS自动呼叫中心、2012年为联想A586智能手机研发的声纹识别引擎、2013年为百度音乐研发的听歌识曲引擎。他的“音素集”研究成果解决了亚洲口语语言的语音识别的实用化问题,在美国和多个欧洲国家注册。

孙若愚
副教授
研究领域:深度学习理论和算法、生成模型、大规模优化算法、学习优化、图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在通信网络的应用、通信网络容量理论、通信网络优化算法
个人简介:孙若愚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前他于2017年至2022年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任脸书人工智能研究所(由LeCun领导)全职访问科学家,2015-2016年任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他201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系获得本科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数学优化理论与算法、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等,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网络理论和算法、生成模型、大数据优化算法、学习优化、通信网络容量理论与优化算法等。他曾获得INFORMS(国际运筹与管理协会) George Nicolson学生论文竞赛第二名,以及INFORMS优化协会学生论文竞争荣誉奖。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会议NeurIPS, ICML, ICLR, AISTATS,顶尖信息论与通信杂志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顶尖数学优化与运筹杂志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Math of Operations Research等会议与杂志发表数十篇文章。目前担任NeurIPS, ICML, ICLR, AISTATS等人工智能会议的领域主席。

王本友
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应用机器学习
个人简介:王本友教授于2022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曾是欧盟玛丽居里研究员,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社科院语言所交流访问。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应用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他曾获得国际信息检索顶级会议SIGIR 2017(CCF A类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获奖论文(IRGAN)是SIGIR历史上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GAN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曾获得国际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NAACL 2019最佳可解释论文奖,与自然语言处理里程碑工作BERT一起同台领奖。王教授在国际顶级会议ICLR/NeurIPS/ACL/EMNLP/NAACL/SIGIR/WWW/CIKM/AAAI/IJCAI和国际顶级期刊TOIS/TOC/TCS等发表了20余篇论文。他的专著《推荐系统与深度学习》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他长期担任ICLR/NeurIPS/ICML审稿人。

吴保元
副教授
助理院长(科研)
研究领域:可信人工智能、生成人工智能
个人简介:吴保元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终身副教授、助理院长(科研),并担任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筹)副主任、龙岗区智能数字经济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其研究方向包括可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人工智能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多篇,并曾入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CVPR 2019最佳论文候选名单。其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期刊IEEE TIFS、Neurocomputing编委、第五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PRCV 2022组委会主席、国际会议CVPR 2024/2025、NeurIPS 2022/2023/2024、NeurIPS Datasets and Benchmarks Track 2023/2024、ICLR 2022/2023/2024、ICML 2023/2024/2025、AAAI 2022/2024/2025领域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1、2022、2023年度榜单。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优秀青年基础研究项目1项,CCF-腾讯犀牛鸟基金1项,CCF-快手大模型探索基金1项,CCF-海康威视斑头雁基金1项,CAAI-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1项,腾讯犀牛鸟研究专项基金2项。荣获2023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青年科研奖。

武执政
副教授
研究领域:语音交互、语音生成、音频鉴伪
个人简介:武执政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连续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于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Meta(原Facebook)、苹果、爱丁堡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和技术领导工作。武教授发起了开源系统Merlin与Amphion、第一届声纹识别欺骗检测国际评测、第一届语音转换国际评测,组织了2019年语音合成国际评测(Blizzard Challenge 2019)。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武教授现为IEEE/ACM TASLP、SPL等语音领域权威期刊编委, 也是IEEE Spoken Language Technology Workshop 2024的大会主席。